被“牛娃簡歷”出賣的家長焦慮
楊 侖
這兩天,朋友圈里的一篇介紹“三個月開口說話”“懂微積分編程”的牛娃簡歷火了。這些據稱是投給上海某小學的簡歷,其中類似的天才行為比比皆是。“別人家的孩子”的陰影,再一次出現在年輕父母們的面前。
不少平時對“搜索引擎看病,朋友圈里養(yǎng)生”嗤之以鼻的家長,面對這樣一份未經核實的信息卻全盤接受,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。風口浪尖上,涉事的學校已經在網站上發(fā)表了聲明,否認接收過簡歷,并直指部分熱傳簡歷屬于杜撰。
但不可否認,牛娃簡歷事件無疑捅破了一層窗戶紙——那就是家長們的焦慮。焦慮自己的孩子能否在競爭中獲得優(yōu)質教育資源,能否不“輸在”起跑線上。
家長正在主動給自己的精神“加負”,以至于不辨真?zhèn)巍默F實的角度上講,這種焦慮完全可以理解。
以當事學校上海實驗學校為例,盡管學校否認了牛娃簡歷,但該校是不折不扣的一所受上海家長追捧、首屈一指的熱門學校。該校是國內極為少見的10年一貫制學校。去年的一份招生說明中提及,2016年參與上實網篩的約4000人,最終合格率約3.7%。
不僅僅是上海實驗學校,全國各地“精英學!币恢比藵M為患,房產、金融、互聯網紛紛主動將教育與自己捆綁在一輛戰(zhàn)車上。北京的一間地下室,竟然因其學區(qū)房的血統賣得了1100萬的高價;K12在線教育,因其未來5年內預估3000億的市場成為資本的寵兒。
焦慮來源于恐懼。家長們的恐懼,折射出教育資源不平衡、教育需求正在迅速分化的社會現實。一方面,優(yōu)質教育資源正在成為社會的稀缺品;另一方面,市場的推波助瀾給家長增添了巨額的經濟壓力。有調查顯示,課外教育參與率最高的東北地區(qū),其月花費已經接近當地社會平均工資。
誰又散播了這種焦慮呢?學校、機構、媒體、家長,也許每個人都參與其中。韓寒在《后會無期》中說,聽了許多道理,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。家長們也是如此。想要說服自己人生并沒有起跑線,真的很難。在這樣的競爭規(guī)則下,教育部門不應該袖手旁觀。公立教育更應為更廣泛的社會大眾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資源。教育資源也必須跟上社會發(fā)展的腳步,最大程度上緩解家長們的焦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