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10株湖北菌種結束“太空游”返漢 將用于開發(fā)健康食品

10月21日,在太空待了13.5天的10株菌種返回武漢,科研團隊將聯(lián)合光谷企業(yè)對這批“明星菌種”進行培育,計劃開發(fā)5至8款健康食品。

當天,在武漢東湖高新區(qū)舉辦的一次活動上,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將從太空返回的10株太空菌種交給光谷“嫦娥飛天計劃”項目負責人、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劉智手上。

把生物菌種送上太空,在湖北尚屬首次。據(jù)悉,這10株菌種包括酵母狀真菌、絲狀真菌以及益生菌等類型,是從湖北嫦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庫中精心挑選出來的,具有獨立知識產權。上月,這批菌種隨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(wèi)星“實踐十九號”升空,10月11日返回地球,結束了為期13.5天的“太空游”。

為何要安排生物菌株參加“太空游”呢?專家解釋,農作物種子和微生物搭乘航天器進入太空后,可以在太空特殊的高真空、微重力、宇宙高能離子輻射等地面無法模擬的特殊環(huán)境中,讓自身遺傳基因產生部分變異。待返回地面后,它們能夠用于培育優(yōu)質的新品種,F(xiàn)在市面上經常看到的一些蔬菜、水果,比如太空蓮藕、太空辣椒、櫻桃番茄、水果黃瓜等,就是把種子送到太空中后再回到地面選育、栽種的成果。

項目負責人之一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敖明章介紹,這些菌種在太空微重力、高宇宙射線等特殊環(huán)境中“遨游”10余天返回后,很多都發(fā)生了遺傳性變異,有望成為功能性更強大、應用價值更突出的特異性功能菌種。這些變異菌種的潛在價值巨大。

劉智舉例,比如益分子這個菌株,能夠幫助人們控制體重、降低血脂。另外一些菌株如枯草芽孢桿菌,能夠在肉蓯蓉生物發(fā)酵過程中提高它的某些功能,降低它的危害。它們可以研發(fā)出更多功能性食品,在慢病非醫(yī)藥干預方面發(fā)揮作用,為呵護民眾健康提供新的路徑。

據(jù)悉,項目科研團隊接下來計劃把這10株太空菌種進行培育,聯(lián)合光谷企業(yè)推出5至8款特膳食品。(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葉雨佳)

編輯:左洋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(wǎng)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(wǎng)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(wǎng)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